我的位置: 首頁 > 評論 > 正文

【多彩新論】危難時刻,看到了一群年輕的身影

微信圖片_20250228100439.jpg


洪水肆虐,家園受損。在危難時刻,我們看到了一群年輕人的身影,主動扛起責任,用行動證明:年輕人,能扛事,扛得住事!


泥漿沒過運動鞋,汗水浸透衣衫。武漢體育學院畢業(yè)生林進標站在家鄉(xiāng)榕江的洪水中。幾天前,他剛在畢業(yè)典禮上與工地上的父親視頻通話,感動萬千網友。得知家鄉(xiāng)受災,他立刻趕回。在沒過腳踝的淤泥中,他搬運物資、清理街道,只因“村超球場泡在水里,我得為家鄉(xiāng)出份力?!边@份“出份力”的心愿,是發(fā)自內心的牽掛。同樣,在貴陽實習的李志潤,看到洪災消息,二話不說買了高鐵票奔赴榕江?!拔业萌ィ∥矣辛?,能搬東西?!狈畔聦嵙暪ぷ鳎s到了需要她的地方,女孩一人肩扛8箱泡面。家鄉(xiāng)有難,他們義無反顧主動沖上前,這份牽掛和行動,就是對家園最深的愛。


在洪水洶涌的從江縣,青年消防員張井華面臨生死考驗。急流中,救援船幾次被沖翻。他毅然采用橫渡繩索,攀爬救人。手臂抽筋、體力透支,他咬牙救出了五人。洪水退去,他和隊友們又立即投入更艱苦的清淤工作,在混雜著鋼筋、雜物的淤泥中奮戰(zhàn),手腳被劃傷、被感染的風險時刻存在。他們的專業(yè)與無畏,筑起了生命的防線。黎平縣口江鄉(xiāng)銀朝村黨支部書記吳正國也一樣,暴雨中他跳進河水疏通管道,搶修道路,冒雨轉移群眾、處置險情,確保了全村“零傷亡”。他們是危難時刻最可靠的守護者。


災后第六天,榕江一中的高三學生龍再東和楊樂園出現在清淤現場,一干就是幾小時。問他們?yōu)槭裁磥?,龍再東同學說:“因為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家?!彼麄冇媚贻p的肩膀,分擔著重建的重擔。


洪峰浪尖,方顯青春本色。從自發(fā)返鄉(xiāng)的學生,到沖鋒在前的消防員、村干部,這些年輕人用肩膀扛沙袋,用雙手清淤泥,用勇氣打通生命通道。無數個年輕而堅韌的身影匯聚成的力量,在洪水退去后的土地上,播種下新的希望。

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評論員 金妮

編輯 李海欽

二審 伍少安

三審 蔣葉俊